眼下,各地高校陸續迎來開學季,期貨市場高校人才培育工作也在蹄疾步穩地開展。
為繼續支持期貨和衍生品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動形成有中國特色的期貨和衍生品行業產學研良性循環體系,近日,大商所正式啟動2023年度“百校萬才”工程項目。
據了解,大商所“百校萬才”工程,是指大商所與會員單位、期貨學院分院開展合作,支持符合要求的全日制高等院校開展期貨和衍生品教學、相關研究、師資建設及學子交流等項目的系列活動,旨在通過形成高校、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機制,為實體產業和期貨行業輸送更多技能型、實用型高素質人才。
據了解,2023年度“百校萬才”工程項目共分為四部分內容。一是教學項目,支持高校面向相關專業開設納入本校學分體系管理的期貨和衍生品專業課程的項目活動,大商所將根據課程類別進行差異化費用支持。二是研究項目,支持高校的相關專業師生組成課題組,開展以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相關業務為研究方向、以大商所相關品種及業務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項目活動。三是師資建設,支持“教學項目”中擔任教學團隊牽頭人的老師在期貨和衍生品專業教學領域不斷深耕的項目活動,具體包括“DCE·講席教授”評定、優秀教案評選以及教師研修班等活動。四是學子交流,支持參與“教學項目”的學生在期貨和衍生品領域不斷深入學習和實踐的項目活動,具體包括“young”帆期海—大學生實踐大賽、期貨和衍生品預備人才夏令營、大商所“百校萬才”獎學金等活動。
2017年,大商所在國內期貨市場率先開展高校期貨人才培育項目,2019年起,大商所高校項目課程全部納入合作高校學分管理。多年來,合作模式、課程體系、管理機制等方面不斷完善和優化。今年3月,高校期貨人才培育項目被正式冠名為大商所“百校萬才”工程項目,并為市場帶來了新的驚喜。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