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2023年8月12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浦發銀行和浦銀理財聯合主辦、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特別支持、上海資產管理協會特別協辦、21世紀資管研究院和粵港澳大灣區財經數據中心承辦的“2023 資產管理年會”在上海虹口區隆重舉辦。
盈米基金副總裁、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長楊媛春作為基金投顧機構的代表,從跨行業的角度分享了自身對“低利率趨勢下資產配置危與機”話題的見解。楊媛春表示,近年來城鎮居民的儲蓄和投資意愿發生明顯變化。
“今年上半年是近五年儲蓄意愿的高點,但也是投資意愿的低點。”楊媛春援引央行城鎮儲戶調查問卷數據稱,近五年市場整體呈現出,儲蓄意愿持續增強,投資意愿持續減弱的趨勢,按較有表征意義的中資銀行統計口徑來看,居民儲蓄總額連續5年保持了超過11%的增速,2022年的增速更是達到了17%。
這顯示無論從意愿還是實際數據,都反映出居民資產配置趨于保守。在這樣的情況下,盈米基金近一年來的C端保有規模和投顧保有規模均呈現出穩定上升的趨勢。“這固然和盈米基金處于上升階段,且客群較為年輕有關系,同時更體現出了買方投顧模式的巨大生命力。” 楊媛春介紹,盈米基金是首批獲得證監會“公募基金投資顧問試點單位”資質的獨立三方銷售機構之一,處于大資管板塊里的財富管理模塊,是連接資管產品和老百姓投資理財需求的中間橋梁。
“要實現資產端和負債端更好的雙向奔赴,不能僅盯著資產端提高收益,還要關注負債端的穩定性。如果負債端出了問題,資產端的收益也難以保障”。楊媛春強調。
在回答主持人“未來一年維度,更看好哪一類資產”的問題時,楊媛春表示,“站在C端投資人的角度看待配置計劃,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第一,在配置固收類產品方面,底倉依然在中高等級的信用資產,但我們一定要注意,這類資產同時是銀行理財和互聯網平臺客戶的‘共同審美’,容易帶來負債端的共振;第二,對于權益資產、對于A股,雖然短期有震蕩,但是對長期資金的配置而言,不應該低于戰略配置的中樞,反而逢低應該考慮買入;第三,在另類資產配置方面,可以關注黃金、農產品,以及海外在科技成長和產業復蘇領先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區域;但需要站在中國的視角,考慮策略的容量和成本。最后,我想說的是,最終決定資產配置策略的,還是長期的因素。”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