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7 月 11 日,歐洲議會以 587 比 10 的壓倒性贊成數,正式批準《歐洲芯片法案》,這意味著高達 62 億歐元(IT之家備注:當前約 491.66 億元人民幣)的歐洲芯片補貼計劃距離正式落地又近一步。
4 月 18 日,歐洲議會和歐盟成員國之間達成協議,確定了《歐洲芯片法案》內容,包括具體預算內容。該內容在 7 月 11 日才得到歐洲議會的正式批準。接下來,該法案仍需歐洲理事會的批準才能正式生效。
該法案旨在促進歐洲本土的微芯片生產,以減少對其他市場的依賴。歐洲議會公告稱,《歐洲芯片法案》希望將歐盟在全球芯片市場的份額,從不到 10% 提高到 20%。歐洲議會認為,新冠疫情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半導體短缺導致行業成本和消費者價格上漲,減緩了歐洲的復蘇。
半導體是未來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汽車、熱泵、家用和醫療設備等領域。目前,全球大部分高端半導體都來自美國、韓國和臺灣地區,歐洲在這方面落后于競爭對手。歐盟工業專員蒂埃里?布雷頓表示,歐洲的目標是在 2027 年之前獲得全球半導體市場 20% 的份額,目前這一數字只有 9%。他還表示,歐洲要制造出最先進的半導體,“因為這將決定明天的地緣政治和工業實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歐盟將簡化建設芯片工廠的審批程序,便利國家援助,并建立一個應急機制和早期預警系統,以防止像新冠疫情期間那樣出現供應短缺的情況。此外,歐盟還將鼓勵更多的制造商在歐洲生產半導體,包括外國公司,如英特爾、沃爾夫斯比德、英飛凌和臺積電等。
歐盟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這項法案,但也有一些批評聲音。例如,綠黨議員亨里克?哈恩認為,歐盟預算中為半導體產業提供的資金太少,需要更多的自有資源來支持歐洲的企業。社會民主黨議員蒂莫?沃爾肯則表示,除了增加半導體在歐洲的生產外,還需要推進產品的開發和創新。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