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統計年鑒 2023》昨日在英國發布。年鑒指出去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 1%,但創紀錄的可再生能源增長并沒有改變化石燃料的主導地位,化石燃料仍占全球能源供應量的 82%。
圖源 Pexels
報告指出,俄烏沖突爆發后,能源市場出現動蕩,導致歐洲和亞洲的天然氣和煤炭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面,盡管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長 266GW,增幅再創歷史新高,但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產品的主導地位在 2022 年仍得到進一步鞏固。
IT之家此前報道,《巴黎協定》的目標之一是將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 2℃以內,這將比工業化前的升溫幅度更低。但近期有科學家指出,到 2030 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要比 2019 年減少約 43% 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自 20 世紀 50 年代起,英國石油公司每年都會發布《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但該公司去年宣布自 2023 年起將不再發布該年鑒,并交由英國能源學會(Energy Institute)負責。今年的年鑒由英國能源學會、畢馬威和卡尼咨詢公司共同完成。
以下為報告中的一些要點:
消耗
-
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長約 1%,較上年的 5.5% 有所放緩,但仍比 2019 年疫情前的水平高出 3% 左右。
-
除西歐外,包括東歐在內的全球各地能源消耗都在增長。
-
可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費的 7.5%,比上年增加約 1%。
-
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仍保持在 82%。
-
發電量增長 2.3%,增速較上年放緩。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增長至創紀錄的 12%,再次超過核能,滿足了凈電力需求增長的 84%。
-
煤炭在發電中的份額仍然占主導地位,約為 35.4%。
石油
-
石油消費量增加 290 萬桶 / 日,達到 9730 萬桶 / 日,增速較上年放緩。
-
與 2019 年疫情前的水平相比,石油消耗量下降了 0.7%。
-
大部分石油需求增長來自對航空燃油和汽油相關產品的需求復蘇。
-
石油產量每天增長 380 萬桶,其中最大份額來自 OPEC 成員國和美國,尼日利亞跌幅最大。
-
煉油產量每天增長 53.4 萬桶,主要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
天然氣
-
在歐洲和亞洲價格創紀錄的情況下,全球天然氣需求下降了 3%,但仍占一次能源消費的 24%,略低于去年。
-
天然氣產量同比相對穩定。
-
液化天然氣 產量增長 5%,達到 5,420 億立方米,與上年持平,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北美和亞太地區。
-
歐洲對液化天然氣需求增長貢獻很大,其進口量增加了 57%,而亞太地區以及南美洲和中美洲國家則減少了購買量。
-
日本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
煤炭
-
煤炭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歐洲上漲 145%,日本上漲 45%。
-
煤炭消費增長 0.6%,為 2014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主要受到中國和印度需求的推動,而北美和歐洲的消費量下降。
-
煤炭產量比上年增長 7%,其中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貢獻了大部分增長。
可再生能源
排放量
礦物質
-
碳酸鋰價格上漲 335%,鈷價上漲 24%。
-
鋰和鈷產量增長 21%。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