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王卓峰 東莞報道 隨著全球碳資產走勢強勁,國內碳市場發展如火如荼。如何把握綠色發展機遇,在因“碳”而發的浪潮中搶占先機,成為一個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近日,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指導主辦,國碳匯新能源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灣區首屆碳排放交易員培訓班在東莞開班。通過理論學習、實踐指導和技能考試,共有40多名學員獲得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頒發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交易員資格證書。
“碳排放交易”是近年來的流行新詞匯,資本市場對此早已聞風先動,雖然從字面上看主要是節能減排與環保問題,但背后涉及的產業可能影響到經濟的轉型。
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市,標志著全球最大規模的碳市場正式啟動。碳排放權因為其稀缺性而形成一定的市場價格,具有一定的財產屬性,在碳約束時代,逐漸成為企業繼現金資產、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后又一新型資產類型——碳資產。
對重點排放單位來說,碳資產管理得當,可以減少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并增加盈利。若管理不當,則可能造成碳資產流失,增加運營成本,降低市場競爭力,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培養一批了解碳市場相關政策、掌握碳排放核算核查技術和碳市場交易規則的碳排放管理人才對控排主體實現碳資產的保值增值意義重大。
國碳匯新能源負責人金時表示,本次培訓班講授師資力量強大,實踐經驗豐富,讓學員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提升素養。
從事碳交易綜合業務的學員黃建豪表示,碳排放交易是人類社會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所創新的一種市場機制。碳交易綜合業務、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核查等工作非常具有前瞻意義。
碳排放交易落地帶來的不僅是助推企業節能減排的實現,對產業轉型升級也具有不小的推動作用。未來率先實現綠色化、低碳化的產業,將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與會專家表示,東莞的高質量發展要與大灣區發展協同,將強化產業支撐和推動綠色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與各平臺的競合中導入“雙碳”要素,引入“雙碳”研究機構,培養更多“雙碳”人才,更好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生態功能。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