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70余年的防沙治沙之后,陜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公里。“綠進沙退”使黃土高原實現了由“黃”向“綠”的歷史性轉變 ,曾嚴重影響陜北人民生產生活的毛烏素沙漠即將從中國版圖上“消失”。
播綠不易,守綠更難。當前,陜西正處于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陜西綠色版圖特別是延安以北地區還只是“淺綠”,只有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才能不斷推動“淺綠”向“深綠”邁進。
要牢記“國之大者”。防沙治沙是生存問題,更是發展問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發展與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錨定防沙治沙的主攻方向,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不斷加固阻擋風沙東越南侵的綠色防線,為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作出陜西貢獻。
要堅持系統觀念。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是不可分割的生態系統。做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必須堅持系統防治。一方面需要統籌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復,加強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協調和管理,著力培育健康穩定、功能完備的生態系統;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水資源,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大力發展節水林草,科學選擇植被恢復模式,因地制宜、科學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全面提升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要筑牢綠色屏障。防沙治沙是一個滾石上山的過程,稍有放松就會出現反復。我們要大力發揚“三北精神”,以滾石上山、不進則退的恒心和韌勁,一張藍圖、薪火相傳,堅定不移走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要咬定目標任務不放松,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苦干實干、勇毅前行,一以貫之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綿綿用力,“淺綠”終會變“深綠”。新征程上,我們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茬接著一茬干,不斷創造新時代防沙治沙新奇跡,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增光添彩。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