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孚能科技召開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交流環節中,經營業績表現、下游合作、未來盈利預期、戰略布局等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2022年是孚能科技二次創業的起步之年,全年出貨量躋身全球前十,營業收入近116億元,同比增長超230%,呈高速增長的態勢。”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表示。 從經營層面看,回顧整個2022年度及2023年一季度,孚能科技營業收入實現大幅提升,同時,公司主營毛利顯著提高。據介紹,孚能科技已與主要客戶形成產品價格聯動機制,疊加鎮江二期產能爬坡逐步完成,制造水平不斷獲得提升,全年四個季度均實現了毛利轉正。 公司董事長王瑀認為,新能源電池行業是一個厚積薄發的行業,只有在技術產品和市場同步積累,才能保證公司長足發展的競爭力。孚能科技堅信唯有執著技術創新才能可持續地高質量發展,唯有穩扎穩打的長期主義才會讓公司在淘汰賽中破卷而出。 堅持降本增效,產能落地提升規模效應 隨著出貨量大幅增長帶動毛利轉正,投資者對于孚能科技扭虧為盈的期待不斷提升。對此,管理層表示,隨著規模效應體現,2023年營業收入將會有進一步提升。公司會加快產能落地及研發進程,嚴格落實各產能建設專項工作機制,確保各新產能基地按時交付投產,進一步發揮規模效應優勢。 目前,孚能科技在國內的規劃產能為130GWh,其中贛州基地產能為46GWh,有12GWh將于今年年底投產;鎮江24GWh已經全部投產;蕪湖24GWh中的一期12GWh已進入設計及現場施工階段;另擬在西南地區新增36GWh產能。海外市場方面,公司已完成土耳其合資廠一期建設,并于今年一季度開始實現出貨,海外其他地區的產能建設已在規劃中。 產能提升的底氣來自于充沛的在手訂單,總經理王志剛表示,“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飽滿,訂單足夠覆蓋現有產能。”據悉,孚能科技正在深化客戶合作,加大新客戶新車型對接,加深與既有客戶合作的深度、廣度。目前,存量客戶奔馳、廣汽的提貨量正在攀升,TOGG、東風、吉利等新客戶的合作亦在持續深入推進。 與此同時,孚能科技的出貨結構正進一步豐富。鈉電池產品已開展與江鈴集團的全面合作,預計于今年內完成裝車,同時公司還在積極對接國內知名A00級整車客戶及其他兩輪車客戶。儲能方面,公司已有成熟的儲能產品,包括磷酸鐵鋰和鈉電池兩條技術儲備路線,且商務談判進展順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孚能科技正在加大降本增效措施的實施力度。王志剛表示,“將多措并舉,全面協同,開展從研發端到制造端的全面降本,包括運營改善、材料和產品研發的降本。持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力爭達到2023年全年經營目標”。 堅持技術路線SPS產業化提升盈利能力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飛速崛起,整車廠商面臨的行業竟爭壓力與日俱增,如何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產品成為品牌面臨的重要課題,作為車輛核心部分的動力電池系統或將成為破局利器。 2022年,孚能科技正式推出最新研發技術成果——超級軟包解決方案SPS。方案采用“半固態+直接集成+冷卻板承載”模式,集成度提高30%、使用壽命提高2倍,成組效率達75%,處于行業領先技術水平。從系統體積利用率、充放電倍率等技術角度入手,SPS對比傳統模組電池更具成本競爭力。相比其他動力電池,SPS的體積利用率提高12%,導熱性能提升60%。 身為明星產品,SPS何時可以為孚能科技的業績添磚加瓦成為與會投資者關注的一大熱點。公司管理層透露,SPS產品已獲得包含吉利科技等多家下游客戶定點,產品率先應用于動力領域,預計新產品會在下半年進入產業化階段。隨著產品導入市場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也有望進一步幫助公司改善盈利水平。 得益于前瞻性布局和堅持不懈的技術創新,孚能科技已在業內逐漸形成先發優勢。在堅持降本增效,加快產能落地,增強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最大化提升管理效率等一攬子行動的助力下,孚能科技未來的成長表現值得期待。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