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是智能制造的“明珠”,國外現代工業起步早,過去工控領域向來是外資品牌的核心腹地。
伴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國產品牌快速響應、成本等優勢突出,產品性能與外資品牌快速拉齊,在早年間外資品牌獨占的工控和電源市場劈開了一條縫隙。在這之中,較為矚目的當屬匯川技術——市值超過1600億元,在工控板塊超出國內競爭對手數倍。
憑借對工業場景的理解,近幾年,匯川切入新能源賽道,并已取得部分成果。據匯川技術能源SBU總裁郭立鵬介紹,匯川參與到鋰電池生產線從前道工序到后道工序的全流程,多種關鍵零部件和解決方案集成到鋰電設備。另外在儲能領域,以PCS為例,出貨量已躋身國內頭部。
在愈發“內卷”的新能源市場中,工業自動化企業應該從何切入?建設數字化能源系統是否真的有所必要?帶著疑問,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舉辦期間,記者專訪了匯川技術能源SBU總裁郭立鵬。
能源SBU作為匯川的戰略業務單元,旗下主要涉及鋰電池、光伏、風電、儲能、電力、煤礦、氫能等領域。
匯川技術能源SBU總裁郭立鵬 受訪者供圖
深度參與鋰電池設備制造
鋰電池生產是一系列復雜的工序,當中包括合漿、涂布、壓延、模切、卷繞、入殼、焊接、注液、化成等工序。每個工序都需要相應的自動化設備和控制系統,以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效率。
“匯川擁有超過100個行業的工業場景應用經驗。在鋰電池耕耘超過8年,持續聚焦鋰電行業工藝和裝備的升級迭代,為客戶提供‘光、機、電、氣’的多產品綜合解決方案。”郭立鵬表示。
據介紹,匯川技術參與到鋰電池生產線從前道工序到后道工序的全流程,提供了控制、驅動、視覺、機器人、直線電機、氣動等工業自動化產品及方案,以及配套的軟件平臺和服務支持,覆蓋了各種類型的鋰電池,包括圓柱形、方形、軟包等。
例如在涂布工序中,匯川技術采用自適應張力控制和同步跟蹤控制,實現涂布均勻性和邊緣精度;在疊片工序中,匯川技術發揮其視覺定位和伺服同步控制的優勢,同步實現疊片精度和速度。
鮮為人知的是,匯川旗下產品線已覆蓋頭部電池廠商,“在鋰電池生產制造過程中,背后的生產設備都可以看到匯川產品的身影。”在鋰電設備領域,匯川參與了眾多TOP設備廠商的鋰電設備制造。
郭立鵬談到,三年前匯川便意識到鋰電設備行業內卷會越來越激烈,這個是行業上下游寡頭化的必然發展規律。其次,客戶的需求也會從單產品到整體解決方案的演變。
因此,匯川抓住機會,從單產品向多產品解決方案延伸。過去在PLC領域,幾乎都是外資廠商的天下,以德系和日系品牌為主,占領了光伏、風電、鋰電等能源類行業。
匯川從小型PLC入手,大力發展補齊短板。山西證券研報顯示,匯川小型PLC市場份額提升至11.9%,躍居中國市場第二名、內資品牌第一名。
“在鋰電裝備領域,則是以中大型PLC為主,延伸出來的涂布、卷繞等應用場景,本屆CIBF也展出了該類產品。” 郭立鵬表示,“我們意識到PLC客戶需求的微妙變化,首先便是易用性,為了改進中大型PLC編程方式,匯川推進了Quick PRO的標準,實現模塊化編程,管理軟件資產。”
并且,匯川與下游客戶聯合開發,攻關技術難點,幫助客戶實現國產化替代。
郭立鵬談到,在中大型PLC聚合平臺領域,匯川幾乎擁有能覆蓋鋰電行業所有產品,PLC業務每年保持增長,“我們認為未來市場空間廣闊。我們將以PLC產品為重要抓手,持續提升匯川多產品解決方案的競爭力及份額。”
PCS競爭的底層邏輯是電力電子
“工控巨頭”如何切入儲能賽道?匯川的答案是另辟蹊徑,避開激烈的電芯領域競爭,發揮自身對電力電子的理解,切入PCS及升壓一體機。
據介紹,儲能變流器是儲能系統與電網中間實現電能雙向流動的核心部件。PCS能將電池系統輸出的直流電轉換為可輸送至電網和其他負荷的交流電,完成放電。同時可以把電網的交流電整流成直流電,給電池充電。
3月27日,儲能領跑者聯盟發布了2022年度中國儲能企業全球出貨量排名,匯川技術位列2022年中國企業國內儲能中大功率PCS(30kW及以上)出貨量排名第三,中國企業全球儲能中大功率PCS(30kW及以上)出貨量排名第四。
此屆CIBF展會,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看到,匯川技術也展出了1000V和1500V兩款大功率儲能PCS產品。匯川技術的儲能PCS產品,采用了先進的三電平電氣拓撲架構,能夠保證輸出效率的領先性,最高效率可達99%以上。
“取得這一成績,匯川花了兩年時間。”郭立鵬表示。
究其原因是匯川本身對儲能業務的深刻理解,郭立鵬向記者分析,“PCS的競爭,本質上是電力電子的競爭。”
他談到,儲能業務具備少品種大批量的明顯特點,這就要求供應鏈需具備足夠的韌性。因此,暫且拋開研發投入、產品維度的競爭討論,PCS實際上是一個電力電子供應鏈競爭。
在供應鏈維度,匯川擁有超過200億規模的電力電子供應鏈,這是匯川的優勢之一。
工業場景領域有兩大明顯特點,第一是各個工業場景相對離散,第二工業領域對控制精度和準確性,包括驅動等環節有著較高的要求。
“雙碳”目標要求下,原有化石能源體系逐步向可再生能源演變,顛覆了傳統電網結構,微電網和傳統電網相互協同,當中便涉及諸多控制環節。
工業控制是匯川的傳統優勢,郭立鵬補充,匯川擁有大量工商業的用戶側資源,中國絕大多數的鋼鐵、建材、化工、石油等重工業企業都在大量的使用匯川的產品,匯川有超過100多個行業線積累,積累了大量的工業場景及客戶資源。
PCS迭代需要產業鏈協同
PCS作為電力設備,電壓和功率是衡量其整體技術壁壘關鍵因素。作為儲能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PCS近年來迭代速度逐步加快,成本也進一步下降。
不過,郭立鵬提醒,電壓和功率與電池相關,PCS升級關鍵還取決于電池的發展速度,作為PCS生產廠商,匯川不生產電池,但必須要了解電池和新型電力系統。這是因為匯川儲能領域的產品規劃和設計方向與電池都是息息相關的。匯川聚焦場景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洞察,更多的PCS產品將會伴隨整個儲能行業發展陸續推出。
儲能變流器的上游主要是IGBT、印刷電路板、電子元器件等硬件。這也就意味著,“PCS迭代升級還需要取決于電力電子的結構,尤其是供應鏈整體水平綜合評估,例如過去兩年IGBT的缺貨,上游缺芯就會影響下游PCS的發展。”郭立鵬談到。
隨著儲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儲能系統PCS設備不再是簡單的轉換設備,而是要求具備更高的集成能力。“匯川將結合現有的技術平臺和上游關鍵零部件的發展,升級迭代PCS。”郭立鵬表示。
另一方面,當前發電側的儲能還是以政策牽引的風光配儲為主,中國現有電價體制下,平價時代,單純依靠發電側本身的上網收益情況無法覆蓋電化學儲能成本。
在能源領域,匯川的PCS業務可能比傳統工業項目產品及技術的快速迭代要求更加苛刻。隨著儲能終端需求與推廣,PCS競爭格局明朗,產業鏈技術及商業模式也將更加清晰。對于在快速迭代短生命周期的業務,如何持續得保持產品及方案的競爭力,實際上匯川是有自己的方法論。
能源數字化有何必要?
匯川借助PCS在電化學儲能開疆拓土,數字能源系統則有望成為其下一張“王牌”。
在郭立鵬看來,數字化、智能化是能源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形成“自動化+數字化+能源管理”的綜合解決方案,是匯川能源戰略的終極目標。
郭立鵬表示,整個能源系統高效運維,都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并做出前瞻性預測,以期讓用戶擁有最佳的經濟效益。匯川著眼于能源數字化用電的最后一公里,聚焦于中小型的微電網。
當前,匯川技術已經推出了自研的數字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基礎層級的管理。接下來會在岳陽、常州兩個生產基地率先落地。
郭立鵬談到,建設數字化能源系統,匯川的整體思路是與儲能和新能源相互配合,實現直流組網、減少能量損失、靈活調度能源、最大化自發綠電經濟效益。
另外,在AI賦能數字化能源系統領域,AI可以將海量的歷史數據進行有效分析,提升預測精準度,進而實現能源的優化配置,更好地“削峰填谷”。
郭立鵬表示,“匯川已布局AI技術在數字能源系統和虛擬電廠的應用,在工業場景應用AI,匯川已有建樹。在工業領域,隨著從單產品到解決方案的延伸,涉及的場景及工藝復雜度越來越高,很多非線性,多變量,經驗主義的場景大量出現,我們開始用AI去解決工業中的實際問題,工業領域對AI模型的準確性要求更苛刻,且先天缺少大數據的基礎條件。目前,匯川工業AI技術已經應用在多個工業場景的核心解決方案里,基于對工業領域AI的技術積累,匯川將其遷移到數字能源系統應用,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中國的能源結構非常復雜,匯川不僅參與到電化學儲能,液流電池、飛輪儲能、空氣壓縮等新型儲能都有匯川的身影。”郭立鵬談到。
在實踐過程中,郭立鵬發現,很多業務都是多種儲能形態并存,滿足調頻調峰的需求,擅長工業控制的企業有著突出優勢,綜合調配能力明顯。未來各種能源場景和儲能的技術路線,匯川都將積極參與,從匯川的角度看,并不是一件難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