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召開。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會議指出,要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土制造業企業,既要注重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效應,也要積極引導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打造“單項冠軍”“配套專家”。
上海大學教授、第六屆上海市信息化專家委成員、上海市智能制造數字基礎設施推進組副組長王潮指出,制造業是強國之基,也是實體經濟的根基。上海的制造業也是我國制造業的龍頭,穩住大盤,通過重大產業項目還可以帶動制造業產業鏈上下游,70%以上的創新和就業其實就在圍繞重大產業項目的上下游中小企業。
會議表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上海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支撐。要固本培基,全力以赴穩住工業大盤,加快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加大“小升規”等重點工作力度,結合主題教育大興調查研究,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困擾其發展的共性難題。要提前儲備未來增量,招引一批能級高、規模大、示范效應好的重大產業項目,大力支持制造業總部經濟發展。要鍛造優勢,持之以恒強化高端引領,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導向,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全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統籌各類創新主體,加快布局推進一批重大攻關項目。
此外,會議原則同意《提升上海航運服務業能級 助力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行動方案》。會議指出,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正處在從“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邁進的關鍵節點,要堅持“跳出上海”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著力打造與航運相關的金融、法律、科技等高端服務產業集群,加快建設連接航運上下游產業鏈的一站式服務平臺。要堅持“立足全國”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構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一體化發展格局,推動長三角港航領域從要素合作轉向更深層次的制度合作,持續放大互補優勢,凸顯疊加效應,提升國際競爭力。要堅持“把握未來”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努力成為全球港航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的先鋒,加快要素資源集聚,深化上海航交所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