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雪、實習生王嘉祺 武漢報道
日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武漢漢陽區委宣傳部獲悉,5月13日,澤塔云杯·第一屆中國元宇宙服裝設計大賽總決賽將在武漢元宇宙數字基地舉行,漢陽區將迎來一場元宇宙時尚界的饕餮盛宴。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元宇宙上下游產值已經超過40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國內元宇宙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在此背景下,武漢市搶抓機遇,印發《促進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力爭到2025年建成2個以上元宇宙基地、3個以上重點平臺,50個以上典型應用場景和項目等,打造我國元宇宙創新發展先導區與核心區。
漢陽區領航元宇宙產業發展
2023年2月27日,武漢元宇宙數字產業基地在武漢市漢陽區正式揭牌,同時發布了《漢陽區關于加快元宇宙創新發展扶持政策》(下文簡稱“《政策》”)。
《政策》鼓勵產業集聚,對入駐基地的企業按照實繳注冊資本的比例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100萬元;對于在基地率先搭建XR虛擬演播室、動作捕捉系統、算力等技術平臺,最高可給予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等。當前漢陽區發展元宇宙產業已具備產業基礎。早在2020年9月,漢陽區率先提出“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1+6”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吸引了一批數字產業核心企業落戶漢陽區。
此外,2022年武漢市元宇宙產業聯盟在漢陽區成立,聯盟首批59家成員單位中有11家漢陽區企業,涉及芯片、算力、虛擬數字人、區塊鏈等多領域,已構成較完整的元宇宙產業鏈。
漢陽區也注重元宇宙數字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在4月26日,即第23個世界知識產權日,漢陽區簽署了《武漢元宇宙數字經濟產業基地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共建協議》,創建湖北省首個元宇宙數字產業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將面向元宇宙產業的相關企業,在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進行供需對接。
漢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漢陽區一方面將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功能定位,重點圍繞元宇宙底層技術、交互設備、開發平臺、應用與開發等重點領域進行招商;另一方面將以武漢元宇宙數字產業基地為核心,聚焦元宇宙全業態、全領域,打造更多應用場景、引進更多創新企業,加快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多點開花齊發力
業內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全國已經有15個省級單位、23個市級單位發布了約80余項明確支持元宇宙產業發展的政策及目標。
例如2022年6月24日,上海市政府發布《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指出到2025年,“元宇宙”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500億元,帶動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超過15000億元、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突破5500億元。
2022年8月3日,北京市政府發布的《促進數字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人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培育1至2家營收規模超50億的數字人頭部企業等目標。
記者分析發現,各省市發展元宇宙均有一定的產業優勢。例如湖南長沙有算力優勢,擁有高性能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國家基礎科學中心、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2022年6月,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2胡潤中國元宇宙潛力企業榜》列出了元宇宙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的中國企業200強,其中,長沙有4家企業上榜,數量位居中部第一位。
武漢市則在人才和科研領域有獨特優勢。陀螺科技首席營銷官徐暉表示,武漢是我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每年培養大量IT和美術人才,有眾多企業研發生產芯、屏、端等元宇宙發展所需的底層技術和硬件,光谷還孵化了許多數字文創企業,不論從硬件、內容、人才、產業氛圍等各方面,均具有優勢,前景廣闊。
武漢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中心四平臺”的“武漢模式”,將人工智能引入新型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依托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打造面向千行百業的公共算力服務平臺、行業應用創新孵化平臺、產業聚合發展平臺、科技創新和人才的發展平臺。
業內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各個城市還應根據自身的產業基礎特色,錨定發展方向,形成差異化。同時,在人才、稅收、政策激勵等多個方面做足功夫,形成發展積聚力。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