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地產和家庭消費成為討論最多的話題。
日前,#專家建議受疫情影響的人可以直接找到金#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2億。
事情開始于5月14日,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說,疫情來了以后,很多家庭的消費下降,這種消費下降有歷史慣性為了保障居民消費,應該直接給受災群眾發放現金補貼
無獨有偶,這些失去的消費將永遠失去,餐飲,旅游,酒店等方面的服務消費很難彌補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原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最近幾天的言論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共鳴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國民經濟形勢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0.9%3月份,城市失業率為2018年以來最高
針對消費數據的疲軟,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白文熙5月17日對時代財經分析認為,當前消費下滑主要是收入增速放緩,失業率上升,預期下行導致的消費意愿下降,消費能力不足以及疫情帶來的不便。
我們應該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使我們的經濟保持最低的增長率,否則,會給未來的發展帶來很多麻煩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表達了他對時代財經經濟下滑的擔憂
在余永定看來,政府不應該過分擔心財政赤字,而是應該大力實施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而不應該受制于赤字率必須保持在3%以下。
如何利用金融力量促進消費李稻葵,姚洋,張斌等經濟學家此前建議,政府應該直接給低收入家庭發放獎金
但中國文管會鄉村振興與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此并不認同他告訴時代財經,雖然消費券對個人來說可能沒有現金福利,但沒有現金會更有沖擊力和靈活性,但洪水灌溉的現金也可能流向政府不希望的消費領域,如房地產投機,導致廣泛和偏頗的消費刺激
二季度可能是此輪經濟的底部和拐點。
在國民經濟運行的數據中,有關消費的數據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環比下降0.69%,3月份下降3.5%
時代財經袁帥說,新冠肺炎的疫情和防控措施給很多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很多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損失巨大,尤其是餐飲,旅游,交通,酒店住宿等行業。
此外,國家統計局提到,4月份,除汽車以外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6916億元,下降8.4%,這意味著汽車銷售疲軟極大地拖累了消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4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5萬輛和118.1萬輛,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產銷量為近10年來同期單月最低
居民消費決策的特點是,在收入受到沖擊時,他們會優先削減或推遲大類耐用品的消費支出,比如買車,買房這是汽車銷售受到巨大沖擊的一個原因"某大型地產基金宏觀研究副總監岳翔宇進一步分析,"疫情對上海和長三角地區汽車供應鏈的影響是汽車銷量下滑的另一個原因
根據消息顯示,汽車供應鏈是一個倒金字塔,涉及的供應商數量更高,往往增加10倍據證券時報報道,對于車企來說,一級供應商通常有數百家,二級供應商有數千家,甚至更多企業基本上只能連接到一級,最多能接觸到一些核心的二級風險越高,中小供應商在危機中只能被動停產可是,即使沒有一個小小的鋼絲箍,整車也無法生產
供應鏈受阻復產的嚴峻形勢客觀上對車企生產造成了很大沖擊根據乘聯會披露的周度乘用車銷量數據,4月初日均零售量僅為2.5萬輛岳翔宇告訴時代財經,最近車輛數量已經上升到大約3.2萬輛,預計未來還會上升
買房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商品房銷售面積3976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5.4%商品房銷售額37789億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2.2%
房地產的消費直線下降上周末,央行和銀監會聯合提出,首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于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減20個基點,第二套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現行規定執行
岳翔宇指出,央行此舉是落實4月29日政治局會議,指出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預計樓市將進一步回暖
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對經濟走勢意義重大如果當前樓市回暖,能否給經濟打一針強心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房地產行業人士對時代財經記者表示,雖然今年以來很多地方已經松綁,中央層面也對剛需和改善型需求進行了利息優惠,但目前的放水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因此房地產市場可能不會反彈。
以前政策放水,銀行在貸款審核和操作上提供很多便利和不規范操作,導致‘大水漫灌’知情人解釋說,在不炒房子的基調下,松綁放水能否大幅提振經濟,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岳翔宇看來,消費的下降,經濟的下滑,既有經濟的周期性因素,也有疫情的突發性因素岳翔宇進一步分析稱,中國新冠肺炎的確認數據在4月份見頂,全國公共物流園區指數在4月份觸底,預示著在疫情明顯好轉的情況下,二季度可能是此輪經濟的底部和拐點
「歷史經驗顯示,經過新冠肺炎的短暫沖擊后,經濟會逐步復蘇伴隨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繼發力,三季度將迎來回暖岳翔宇說
專家表示,發放消費券比現金更好。
因為消費領域主要在第三產業,當消費受到干擾時,失業率首當其沖。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4月份全國城市調查失業率上升0.3個百分點,至6.1%,為2020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根據不同年齡的就業群體,4月份25—59歲人群的調查失業率錄得5.3%,比上月高0.1個百分點,為2020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年輕人就業壓力大16—24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明顯高于6.1%的整體水平,4月份錄得18.2%,較上月上升2.2個百分點,為有歷史數據以來最高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疫情得到控制,消費會反彈嗎。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斌分析時代財經經濟穩定的主要困難是疫情控制限制了經濟活動,消費,生產和流通受到很大影響
在張斌看來,疫情控制減少后,各種經濟活動都會恢復,但可能會出現傷疤效應——很多企業破產后可能無法重新開業,消費者的收入受損后也會受到影響。
對于疫情造成的傷疤,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日前在公開場合表示,根據他的數據研究,今天的消費下降了1%,未來七八年還會下降這種下降會有歷史慣性因此,李稻葵呼吁向受疫情影響地區的低收入家庭發放1萬元人民幣,以穩定未來的消費
余永定的經濟學家呼吁政府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刺激經濟。
據國源證券統計,今年前4個月,四川,陜西,天津等20個省市陸續發放了消費券,涵蓋了米粉,糧油等必需品消費和家電,汽車,酒店旅游等可選消費,涉及領域廣泛。
據上官新聞了解,今年以來,20個省市聯合發放消費券超過34億元,乘數效應最高時超過20倍。
接下來是否應該加大力度普及推廣消費券還是進入發放現金階段
今年3月,張斌建議對弱勢家庭給予1年臨時收入補助,補助金額不能太低日前,張斌表示,經濟學家贊成把錢給疫情防控地區的低收入群體和消費者,補償受損企業,降息,增加基礎設施投資這些措施將改善經濟實體的現金流量,減少經濟損失
岳翔宇告訴時代財經,今年的疫情救助政策與2020年的最大不同在于強調境外消費。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可持續回升的意見》,提出免稅店建設,幫助企業脫困等多項促消費措施,倡導創新提質,增強居民消費意愿。
至于是否加大普及推廣力度,岳翔宇表示要看落地的效果發放消費券的效果比發現黃金更好,因為刺激消費的原因在于疫情沖擊下居民消費意愿的降低和儲蓄的增加發放代金券不僅增加了居民的獲得感,而且沿著產業鏈擴散,增加了賣家和廠商的收入事實上,代金券是作為撬動更多經濟活水的杠桿如果發放現金,如果居民儲蓄現金,就很難達到這種乘數效應
袁帥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任何息票都可以視為定向貨幣,也就是說,它只能在一定條件下作為貨幣使用從對經濟復蘇的刺激和對經濟消費能力的操縱來看,消費券在效益上整體上要好于現金
袁帥不支持直接現金發放雖然現金分配對老百姓來說是最實惠的,但是現金可能會轉化為儲蓄,刺激不了消費所以消費刺激會有滯后效應,也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袁帥補充道,現在互聯網時代,消費券的發放渠道非常便捷消費券相對于發現金,見效快,可以制定精準的政策,對刺激消費有很大的撬動作用,可以被數字經濟賦能,為政策評估和調整提供決策依據
優惠券還可以用來給消費者做‘畫像’,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有不同的金額和方式來投放最后,消費券的乘數效應大,消費券有很強的撬動效應,往往能大于較小的在與平臺企業的合作中,政府也可以用財政資金撬動平臺企業‘跟進投資’,發揮財政杠桿的作用袁帥解釋道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