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1—4月物流運行分析。
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社會物流總額106.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從規模上看,一方面,社會物流總額超過1000億元,超大市場規模優勢依然明顯物流需求還在擴大,依托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另一方面,4月份,社會物流總額同比下降3.0%,累計增速較上期回落2.6個百分點屬于預期下降
中國4月物流運行數據略顯低迷,但超大市場規模帶來的優勢依然明顯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的商貿沒有因疫情而‘停擺’,特別是能源,農產品等重要物資的運輸沒有中斷,從而形成了對物流需求的有力支撐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數據還顯示,4月份,原煤,原油,天然氣等能源物流量同比增長4.7%至10.7%,鋼鐵,有色金屬等領域的物流需求持續增長此外,高科技制造業帶來的增長動力也在增加其中,太陽能電池等新材料產品物流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增速超過2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5%左右,新動能依然強勁
不可否認,受疫情影響,跨區域物流受阻,港口運輸不暢等問題確實對重點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造成了一定影響星空財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傅毅夫表示,當前疫情具有點多,面廣,頻率高的特點對產業鏈的恢復和物流的順暢流通影響很大
為解決上述問題,4月份以來,多部門陸續出臺措施保障物流運輸穩定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介紹,為促進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在道路運輸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指導長三角三省一市,加強高速公路,普通國道交通狀況監測和重點物資運輸,推動實施全國統一通行制度,督導長三角相關省市布局,建設一批物資中轉站,指導各地建立產業鏈供應鏈風險監測和處置體系,特別是集成電路等領域的重點企業,實施日常調度,加強部門,區域,行業間的協調,幫助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人員返回受限,原材料運輸不暢,供應商停產等問題
傅毅夫表示,物流是連接廠商生產和市場消費的橋梁,是服務生產和消費,暢通經濟流通的重要環節,也是當前國民經濟正常流通的動脈伴隨著疫情的緩解和上海封關的逐步解除,制約物流的因素將繼續減少,預計后續物流行業將迎來明顯好轉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金彩表示,下一階段,要不斷推進保障物流供應鏈暢通政策的落實,為民生保障和經濟復蘇創造有利條件。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