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聞8月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通過模擬咀嚼試驗發現,腫角鹿的食性與水牛,家馬相似,能吃硬的或富含纖維的食物,這種能力與其腫脹的下頜骨有關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歷史生物學》上
大角鹿是已知最大的鹿,生活在700萬年至1萬年前的歐亞大陸它的鹿角巨大,長達4米,是化石研究中的明星物種大角鹿的下頜骨腫脹厚實,尤其是周口店發現的中國大角鹿
一種假設是大角鹿厚厚的下頜骨是為了儲存鈣,供巨大的鹿角每年脫落和生長但雌性大角鹿沒有角,也有腫脹厚實的下頜骨,駝鹿也有巨大的鹿角,但它的下顎非常細長所以儲存鈣還是有疑問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世珍坦言
實際上,下頜骨的主要功能是咬合和咀嚼,其形狀常作為推斷飲食習慣的重要依據據此,另一種假設是大角鹿腫脹的下顎可以承受更多的外力,吃硬的或富含纖維的食物比較方便
為了證明這一假設,研究人員選取了駝鹿,水牛和家馬三種大型食草動物的頜骨,與骨骼腫脹的中國大角鹿的頜骨進行對比,并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力學測試研究表明,與水牛和家養馬類似,骨骼腫脹的中國大角鹿也可以以堅硬或富含纖維的草為食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