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錯峰生產,暫停景觀照明,倡導節電...最近幾天,在極端高溫天氣下,安徽,浙江,江蘇,四川等地啟動有序用電,對部分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其中,四川省首次啟動應急能源供應保障一級應急響應突如其來的缺電讓這幾年習慣了用電自由的網友們困惑不已:為什么用電安裝頻率創新高,電還不夠用關于限電的大討論最近也成了熱門話題
很多地方限電電真的不夠用嗎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的電力供應大部分時間都處于緊日子在這個過程中,出現過多次嚴重的電力短缺由于投資不足,用電量跟不上增長速度,而電網的輸配電能力薄弱,停電成為常事
可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加快了電力體制改革,加大了電力投資,電力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中國的用電指數排名世界第12位,并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煤供電系統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世界第一,建成了世界先進的電力系統在這種背景下,缺電的情況再次出現,與歷史上缺電導致的電荒有著本質的區別
一方面,夏季用電高峰供冷,冬季用電高峰供暖需求急劇增加,峰谷用電量差不斷拉大,供應能力難以滿足用電高峰需求十三五時期以來,雖然我國能源供需總體寬松,但電力,煤炭,天然氣等區域性,分時段供應一直偏緊尤其是最近幾年來,世界各地極端天氣頻發2020年冬季和今年夏季,許多地區遭受寒潮天氣和極端高溫干旱天氣,加劇了電力短缺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中國2021年2月和7月,美國得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等地區遭遇嚴寒和極端高溫,部分能源設施中斷,電力供應陷入危機如何保證季節性高峰負荷和極端天氣下的能源供應安全,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風能,光能等新能源裝機容量快速增長,電力供需保持平衡的難度越來越大從目前全國24.6億千瓦的發電裝機容量來看,電力供應相對充裕但在實際運行中,用電高峰時段很難做到瞬時平衡由于新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等特點,如極熱無風,晚峰無光,云無光,無法在呼叫瞬間參與電力平衡,而火電,核電穩定精確調度的裝機容量不超過14億千瓦,不足以滿足高峰電力需求當出現極端天氣情況時,如今年夏季河流枯水,風電不足等,必須采取措施限制用電,降低負荷,以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
未來,伴隨著各行各業和居民電氣化水平持續快速上升,電動汽車,電采暖,智能家電等新型用電負荷將大量涌現,可再生能源的裝機比例將不斷提高我國電源結構和用電模式將發生較大變化,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將繼續面臨保障供應的挑戰
在新形勢下應該采用新方法在傳統的能源供求關系中,當我們談論能源供應保障時,我們不得不承擔能源生產者的負擔如果關鍵時刻電力,熱力,天然氣等負荷無法供應,就可能出現能源短缺事實上,省電網97%以上的最大負荷全年只持續幾十個小時,對應的電量不到總電量的千分之一如果單純從供給側施壓來滿足短期高峰需求,會增加保障和供應的壓力,需要更多的備用電源,不利于提高系統運行效率,經濟性不高
在傳統的能源供求關系中,需求方通常是一個盲箱,調節價值沒有被充分認識面對極端情況,需要改變供應保障的思路,讓需求側的能源消耗也能有升有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嘗試看天吃飯,根據天氣和新能源發電情況調整能源消耗負荷要充分利用電力大數據,虛擬電廠,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通過建立合理的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和行政手段,充分挖掘需求側調節潛力,增加能源需求彈性增加虛擬電廠應用范圍,引導電力大用戶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主動避峰用電,倡導居民節約用電,以用戶為中心加強供需雙向互動只有合理匹配供需雙方的時空特性,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革命才能不斷深化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