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汽車工業面臨利潤下降的問題。
日前,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信息發布會上,中汽協副秘書長陳世華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下降25.5%,而同期收入僅下降4%,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游企業利潤飆升,下游企業卻連湯都喝不上
通過幾年的技術升級和方案優化,我們的動力電池價格降了不少,但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我們幾年的努力都攤了陳世華認為,目前碳酸鋰的價格處于畸形狀態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碳酸鋰價格有所回升,價格一度飆升至51.5萬元/噸華西證券在近期的研報中分析,下半年,下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發力意愿,將增加鋰鹽消費,支撐后續鋰鹽價格繼續走強
對于原材料價格高企,車企一直呼吁理性降價最近幾天,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紅公開調侃自己是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
隨后,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益群回應,是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了短期的麻煩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石油焦等鋰電池上游材料價格都暴漲
此后,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凱也表示,許多原始設備制造商抱怨我們的電池廠拿走了利潤其實我們也在利潤邊緣掙扎,很痛苦
從汽車企業的半年度業績預告中不難發現,汽車行業的盈利狀況并不好長安凈利潤預計50億元以上,長城凈利潤預計53億元以上,比亞迪凈利潤預計28億—36億元之間,但是,北汽藍谷,小康,江淮汽車等預虧7億至22億元,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陳世華表示,在整個產業鏈中,新能源汽車企業基本處于虧損狀態,動力電池企業利潤其實并不好而鋰材料加工企業的毛利率非常高已公布半年報的十幾家鋰材料加工企業,今年上半年平均利潤超過35億元,上游礦產公司利潤更高他呼吁上游企業合理定價,維護整個產業鏈的長期健康發展
最近很多機構和分析師都預測,下半年汽車行業將不再面臨核心短缺的問題。
對此,中汽協副總工程師徐海東表示,近期由于消費芯片需求下降,芯片企業將產能轉移到汽車芯片上是有利的但實際上,芯片的短缺依然存在,依然影響著汽車行業,尤其是二線品牌他們往往面臨嚴重的芯片問題,甚至拿不到博世ESP之類的配件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