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疫情嚴峻的環境形勢下,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克服重重困難,守護用藥生命線,全力保障上海等全國多個疫區的藥品供應經過這一輪的歷練,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將在臨床研發,商業化等方面進一步實現調整升級
上海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回血了。
6月22日在上海張江,一批專注于創新和R&D的生物醫藥企業正在加速R&D和生產:有的忙于臨床前藥物研發,有的忙著繼續推進藥物分子實驗,有的在加快與海外分公司同事的聯系,加快公司首個新藥FDA的上市申請,有的正在如火如荼地把公司已經批準上市的腫瘤藥物裝車,這樣就可以到全國30多個省份的上百個城市,讓患者有藥可用...
上海作為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高地,復工達產非常重要。
受疫情影響,上海生物醫藥作為國內支柱產業,今年一季度并未延續高速發展態勢上海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上海醫藥制造業產值381.36億元,同比下降12%,其中5月下降7.6%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范春增表示,生物醫藥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對行業的創新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這個行業也是疫情下深受其害的行業之一一方面,它極大地促進了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另一方面,受上海這次疫情的影響,我們看到一些生物醫藥企業只能將企業轉移出上海,或者將上海的部分生產轉移到其他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地方很多企業的業績萎縮甚至停滯范春增說
上海復產后,對于生物醫藥企業來說,如何幫助帶動新產業,促進上海醫藥產業盡快升級調整,成為關鍵話題。
多維重啟
疫情對生物醫藥企業的影響最直接體現在患者身上。
4年來,家住黃浦區的陳晨今年終于等到了加入罕見病藥物臨床試驗的機會17歲的陳辰患有龐貝氏病,這是一種致命的罕見疾病當同齡的孩子都在肆意享受著輕佻的青春時,他們甚至連正常走路都困難,甚至需要靠呼吸機生存特效藥是他目前唯一的救星如果按照正常的治療方案,應該每兩周服藥一次
但是3月初上海爆發疫情的時候,我本該去上海華山醫院做一次臨床用藥,只好呆在家里,通過適當的運動和肺功能鍛煉來做疾病管理母親陳晨說,一個月的關閉意味著失去兩次臨床試驗機會今年年底,陳晨為期一年的臨床試驗將結束,她將重新陷入無藥可救的境地
富翰林首席商務官,副總裁于成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作為生物醫藥企業,他有些無奈上海疫情期間,我公司一些必要的臨床試驗患者的隨訪,臨床試驗的招募等受到了影響醫院診療資源傾向于集中在抗疫任務上,這也給臨床試驗帶來一定困難
好在4月底,上海各大醫院宣布恢復專科門診和專科門診日前,華山醫院通報稱,為滿足人民群眾更多醫療需求,華山醫院總醫院,虹橋院區,浦東院區于5月1日后逐步開通普通,專科門診等服務,醫院全面恢復醫療服務這樣,患者的臨床試驗才能繼續
臨床試驗在疫情初期會受阻,但從5月1日開始,我們在醫院的臨床研究項目有序重啟項目組已經配合醫院專家的指導,按照臨床試驗的標準化流程,通過各種渠道與已經入組的患者取得聯系,讓他們在第一時間得到合適的治療同時,專家們也有序推進新研究項目的順利開展,做好前期準備,患者招募,群體篩選等工作一位藥企高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公司上海R&D和生產基地的產能已經恢復到100%,除了臨床試驗,供應鏈的重建也已經提上日程
對于生物醫藥企業來說,上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料藥供應商,通過在原料藥市場采購大量的原料根據《2020—2026年中國原料藥行業市場競爭模式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中國目前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出口到189個國家和地區
生物醫藥企業無法回避中國供應鏈的重要環節我們必須努力改善緩解措施,消除瓶頸疫情緩解后,我們也第一時間打通了原料的供應鏈目前,原料短缺已經從疫情被封控時的‘遙不可及’,80%以上的原料已經得到補充事實上,伴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它會使供應鏈變得非常困難這也需要當地生產基地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我們理順供應鏈,減少瓶頸上述藥企高管表示
加快國際化布局
在不斷推進臨床試驗有序開展,突破原料供應鏈瓶頸的同時,加快重啟國際化布局戰略也成為上海生物醫藥企業的重要課題。
福康藥業CEO沈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上海這次疫情期間,臨床試驗被迫停滯,也影響了全國其他中心生物醫藥臨床試驗的正常開展疫情期間,福康藥業專注于美國FDA的部分臨床研究申請的準備工作在研發工作中,有一部分是從上海調過來的,先是江蘇,再到浙江,再到Xi安他說
特別是在免疫水平下降,疫情限制措施解除的情況下,高傳染性的新冠肺炎變異株奧米克隆亞型BA.4和BA.5正在導致歐洲國家新冠肺炎住院人數激增,這也意味著全球疫情不容小覷所以,這對我們也是一個啟發未來臨床研發可能需要更多布局沈對說道
這就要求生物醫藥企業要有未雨綢繆的危機感。
同時,企業自身也需要加強抗風險能力在范春增看來,抗風險能力的建設主要體現在兩個關鍵詞:國際化和加強合作一方面,制藥企業本身是R&D密集型行業,企業的發展必須堅持加強研究,增加技術儲備
另一方面,任何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網絡,這也是抵御風險的重要機制企業需要主動加強國際化,積極構建全球網絡,融入全球網絡在這個網絡中,一旦被接納,企業就會有很多合作渠道和對沖方式
藥網副總裁王良認為,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問題,必須用新的思路和方法來解決。
受疫情控制影響,1號藥網上游配送無法正常進行,很多藥品無法配送到下游倉儲運營中心,更別說配送到上海各大藥店了此外,很多環節,比如藥品從藥企供應到流通再到藥店或醫院,包括配送到倉儲和運營中心,也受到影響另外最后一公里問題很大,所有快遞,快遞的配送人員都很少即使倉儲中心有藥品,快遞也無法到達患者手中
這意味著企業需要積極與政府溝通,尋找方法和有效的解決方案任何企業的資源和核心競爭力都是有限的,這就促使企業更積極地鏈接上下游,鏈接線上線下,從而更有效地增強抗風險能力王良說
在上海疫情嚴峻的環境形勢下,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克服重重困難,守護用藥生命線,全力保障上海等全國多個疫區的藥品供應經過這一輪的歷練,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將進一步實現調整升級,在臨床R&D和商業化方面展現靈活和堅韌,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