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輔助可以用嗎同時,專家提醒——志愿填報時不要盲目追求分數最大化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志愿填報成為考生和家長面臨的新一輪考試有的地區可以填100多個志愿,部分高校增設了本科專業,有些專業設置了選考科目的要求...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填報志愿真的有很多功課要做智能工具,最近幾年來也為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在高考志愿填報時提供參考
做了4年高考志愿信息服務的夸克App產品經理夏亞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團隊在2021年對用戶進行了回訪,發現近80%的00后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會參考智能填報或預測工具。
陳志文說,在填報志愿時,考生可以尋求第三方的幫助,不管第三方是智能工具,老師,家長還是學長但前提是經過深入細致的研究和討論,考生能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沒有第三方能為孩子做到這一點我看到有的家長很任性,花幾萬元委托別人給孩子做職業規劃仔細想想對孩子負責還是不負責
我們以嚴謹的態度免費提供高考志愿信息服務,想提高考生的整體填報效率夏彤說,每個候選人的人生愿望都是個性化的所以在產品設計上,不是讓應聘者輸入一個分數,而是給出一套填充方案,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工具,幫助應聘者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目前處于什么階段,然后告訴他們自己的選擇最后,他們會自己決定核心還是自主決策智能輔助志愿填報產品應該保證提供準確的數據,但最終的判斷還是應該由考生和家長來做夏薇坦率地說
陳志文還提醒,志愿填報中有一種傾向需要特別警惕,那就是盲目追求所謂的分數最大化志愿高考涉及人生規劃,不是去菜市場摘白菜我考了500分,最后一個可能需要502分的叫泄密,最后一個需要498分的就是輸了賬不能這么算陳志文說,志愿填報時,首先要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如果連方向都失去了,一味盯著最高分就是踩在最大的坑上
去年,教育部提出,各地學校在填報志愿過程中,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為考生提供政策解讀,參考信息和咨詢指導。
其實考生在高考后有很多途徑可以獲得志愿服務,但很多人缺乏的恰恰是高考前應有的職業規劃輔導。
已經實施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的地區,要求在高中階段選修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中學教師要想上好這門課并不容易陳志文說,職業規劃需要老師或家長有足夠的知識和廣闊的視野,這個問題在小地方可能更明顯我以前見過一個老師跟我說,你要去銀行學金融他不知道2018年后會有大量銀行招聘理工科人才,也有知名大學畢業的家長,說孩子要想當公務員,就要學公共管理每個人都有認知局限陳志文指出,在這方面,社會,學校等主體可以繼續努力,探索如何在職業規劃上給予學生和家長更科學的指導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