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奈科技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稱,預計去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85億元至3.0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78億元至1.98億元,同比增加165.73%至184.38%。
對于報告期內業績大漲的原因,天奈科技表示: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動力鋰電池等領域對碳納米管導電漿料產品的需求快速提升,公司主營產品碳納米管導電漿料銷量上漲,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根據消息顯示,天奈科技自2011年成立以來深耕納米級碳材料,主要產品有碳納米管粉體和導電漿料,石墨烯復合導電漿料,CNT導電母粒等,主要應用于鋰電池,導電塑料等領域目前,公司CNT粉體/導電漿料產能分別達2000噸/3萬噸,穩居行業首位
從業績表現看,2021年前三季度,受益于疫情后期各項業務恢復正常,下游動力電池企業對碳納米管導電漿料替代需求上升,公司加大市場開發,累計實現營收9.11億元,歸屬凈利潤2.04億元,分別同增188.7%,165.27%進入第四季度,受益于出貨量的持續增長,公司預計第四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0.81億元—1.01億元,同比增長167%—233%
據東吳證券研報分析,預計公司第四季度出貨近1.1萬噸左右,環比增長15%左右,2021年全年預計出貨3.3萬噸至3.4萬噸,同比高增150%左右。相關項目全部投產后,天奈科技的產能為年產8000噸碳納米管,300噸納米碳材,106000噸導電漿料和7000噸導電母粒。目前公司的現有產能為年產2000噸碳納米管粉體及30000噸導電漿料。
公司2021年1—9月主要產品CNT導電漿料的產能利用率為103.33%據天奈科技介紹,公司目前通過改進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等,原有產能在2021年度有大幅上升,目前尚能滿足客戶需求,公司IPO的相關募投項目目前也在依據下游需求逐步建設,有序釋放產能
從新增產能規劃看,公司IPO募投的年產300噸納米碳材,2000噸導電母粒,8000噸導電漿料項目預計2022年底完工驗收,全資子公司常州天奈于2021年啟動的碳基導電材料復合產品生產項目建成后,也將達到5萬噸的導電漿料,5000噸導電塑料母粒以及3000噸碳管純化加工的生產能力。相比之下,預期產能是現有產能的3倍以上。。
有業內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規劃到2027年建成8000噸CNT粉體,10.6萬噸導電漿料,7000噸導電母粒產能從短期來看,其在常州的5萬噸導電漿料新增產能預計今年逐步釋放,因此2022年導電漿料產量有望達7萬噸以上
而對于新增導電漿料產能的消化問題,天奈科技也給出回復稱:公司將完善營銷網絡建設,逐步增大海外市場的份額占比,同時設置了專門團隊負責拓展公司產品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公司導電漿料在硅碳負極等新領域的應用目前,公司已經與國內核心客戶以及日韓知名動力鋰電池企業共同推進CNT導電漿料在硅碳負極中的應用,預計未來將實現批量供貨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增產能建設,天奈在原材料領域也進行了前向一體化布局在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響以及主要原材料NMP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公司成本上漲未能及時傳導至客戶,2020年單噸毛利達到歷史低點1.22萬元/噸對此,公司于去年2月份完成主要客戶產品定價策略調整,2021年上半年單噸毛利已經回升至1.42萬元/噸伴伴隨著子公司新納環保布局4.5萬噸NMP回收項目,公司后續原材料自供比例將提升,盈利空間或將進一步提升
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分析:碳納米管導電劑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的滲透率快速提升,2019年達到40%左右,預計到2025年滲透率將達到60%而伴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火熱,再加上跨界造車的刺激,鋰電池的多種應用場景市場被打開
談及鋰電熱潮下,天奈科技的未來市場空間,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預計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將達到1070GWh,市場擴容下,CNT導電劑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天奈作為CNT領域龍頭,在產能規模,技術制備和下游客戶領域均占據優勢,未來有望充分受益于市場和政策紅利,盈利能力或將進一步增強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