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三大建筑外立面年內亮相
劇院,圖書館,博物館是副中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將具備開放條件
本報訊昨天雖天氣寒冷,但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建設現場卻是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今年年底前將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年底將基本完工,2023年將具備開放條件
北投集團重大項目總監,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項目部總經理陳宏達介紹,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筑坐落于城市綠心西北部,與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設施項目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占地約70公頃,總建筑規模約60萬平方米
其中,城市副中心劇院又名文化糧倉,其設計理念源于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建筑面積約12.53萬平方米,包括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及室外劇場,總座位數約5500個項目對標世界級一流劇院,集演藝演出,藝術創作,文化教育,現場體驗等功能于一體,將滿足各類世界級演出要求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又名森林書苑,其設計理念源于中國傳統赤印和銀杏樹葉片,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設有古籍文獻館,藝術文獻館,少兒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開架閱覽區,立體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日接待能力為5000至8000人次項目定位為現代大型省級公共圖書館,集知識傳播,城市智庫,學習共享等功能于一體,將森林景觀與圖書閱覽區融為一體,形成極具親和力的公共開放空間
大運河博物館又名運河之舟,其設計理念源于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日接待量約為6000人次項目定位為智慧型綜合博物館,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于一體大運河博物館對于隔震要求比較高,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采用新的隔震技術,用上‘隔震墊’,以此增強防震效果陳宏達說
此外,陳宏達還介紹,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設施建筑規模約30.4萬平方米,集購物消費,餐飲服務,文創交流,親子娛樂,共享停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可滿足市民游客一站式購物服務需求。
目前,博物館,劇院,圖書館已分別于2021年4月20日,4月30日,6月8日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目前正全力推進三大建筑外立面工程,預計于2021年年底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年底工程基本完工,2023年年底前力爭具備開放條件。真如城市副中心是普陀的“心臟”,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業態多樣,生態宜居,投資潛力無限。選擇上海中心城區首個山姆會員店的布局作為地產,將極大提升區域的商業價值,生活價值和投資價值,提升副中心的輻射帶動能級,為優化城市生活地圖,打造服務長三角的公共活動中心提供支撐。。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