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制的火箭裝備有了新的亮點。
日前,據(j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消息,最近幾天,我國新型運載火箭一級液氧罐靜態(tài)部分在第八研究院800所成功歸零罐體底部采用旋壓工藝整體成型,直徑3.8m,為國內最大的整體成型底部現(xiàn)已通過相關測試評估,表明八院初步具備整體旋底的工程應用能力
同時,該貯箱全長21米,是目前我國運載火箭最長的推進劑貯箱之一坦克的成功關閉標志著新運載火箭結構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
坦克占火箭結構重量的60%以上,是火箭的大部件箱底作為運載火箭貯箱的關鍵部件,國內一般采用拼塊成型拼焊的方法加工針對新型運載火箭結構高可靠性,輕量化和快速制造的要求,在800貯箱的研制中,采用整體旋壓箱底代替原有的瓜瓣拼焊結構箱底整個紡絲箱底部就像一個薄薄的大碗,不僅尺寸大,壁厚小,而且對加工精度要求極高
經(jīng)過一年多的跨學科協(xié)同攻關,800多項突破掌握了大直徑整體箱底精密旋壓成形,熱處理成形性協(xié)同控制,型面精密加工等關鍵核心技術,研制出國內最大直徑整體成形箱底,通過了多項測試評估,實現(xiàn)了在新型運載火箭上的應用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推動了運載火箭結構的集成化,輕量化和規(guī)模化制造
與原拼焊箱底相比,整個旋壓箱底消除了一環(huán)八縱9條主焊縫,單箱底焊縫減少16.5米,比原減少約60%,進一步提高了制造精度和可靠性同時,箱底的制造工藝從23道減少到11道,產(chǎn)品開發(fā)周期縮短20%以上,勞動強度降低40%以上
9月20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研制的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fā)射場起飛,成功將天舟三號貨運飛船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第四次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秋節(jié)前,“航天快遞小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向天河核心艙送去了海量“包裹”。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wǎng)站轉載企業(yè)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