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和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困繞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迎來了一場紓困的“及時雨”。
10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企業所得稅、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及其所附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以及今年第四季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分階段延期繳納。延期納稅將于今年11月1日起至明年1月報告期末實施,預計對中小制造企業延期納稅約2000億元。
此外,會議提出,為緩解燃煤電力供熱企業經營困難,對今年四季度實現的稅收進行延期,預計延期納稅總額約170億元。
從上述會議內容可以看出,受益于緩稅的企業主要有兩類。一個是中小制造企業,一個是煤電暖企業。因此,會議提出了幫助企業紓困的新舉措。
“由于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生產成本大幅增加,這兩類企業目前面臨相當大的經營困難。”中國民生銀行高級宏觀研究員王靖雯表示,“前者在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活躍市場、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后者也承擔著過冬后民生的重要責任。”
近幾個月來,受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制造業等相關企業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同時,由于終端消費需求不足,上游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難以傳導至下游,導致上游生產企業經營壓力急劇增加。
從相關價格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到,PPI與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剪刀差”屢創新高,到9月份達到10個百分點。。
“因此,本次會議決定以市場化、普惠化方式加大幫扶力度,幫助企業紓困,穩定市場預期和就業,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王靖雯說。
具體規則方面,會議提出,年銷售收入在2000萬元以下的小微制造企業實現的稅收全部延期繳納;對于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至4億元的中型制造企業,實現的稅收將延期50%,特殊困難企業可依法申請全部延期納稅。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優化減稅降費政策,提高政策實施效果,幫助市場主體恢復和增強活力。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此次“2000億元減稅”可能只是一系列幫助企業紓困政策的開始。
會議提出,要抓緊下一步針對市場主體的大規模減稅政策,及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宏觀預調微調,回應市場主體關切。
“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2018年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2019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2020年減負超過2.6萬億元,其中社保費減免1.7萬億元。最近,商品價格高企,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影響了企業,尤其是制造企業。”王靖雯表示,“下一階段,中央政府可能計劃出臺新的減稅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從而穩定就業和居民收入。"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