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2 日,2021 年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 IC WORLD 大會在北京召開。在上午的高峰論壇環節,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以“回歸芯片產業的本源”為題發表演講。
魏少軍在演講中指出,集成電路成不了“風口上的豬”,這個領域也不可能出現彎道超車,我們只有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回歸產業的本源,回歸技術驅動的本源,踏踏實實地認真做好集成電路這一硬科技發展。
回歸摩爾定律的本源
最近一段時間,由于產能缺乏,產業鏈出現混亂狀況,晶圓產能、封裝產能、設備、硅片、生產材料等各個環節都出現缺貨現象,對企業帶來了極大壓力,企業面臨客戶催貨、成本上升、資金短缺等各種經營壓力。
魏少軍指出,出現這種混亂狀況,除了自身的問題外,還有很多外界的影響,包括新冠肺炎疫情,資本市場的火爆,資本集成電路行業的過高估值,還有貿易的影響等。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對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魏少軍告誡,越是在這種混亂的時候,我們越是要回歸產業的本源。他首先談到的是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在 1965 年提出來以后,幾十年來一直指導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隨著摩爾定律漸進極限,業界對摩爾定律面臨失效出現了多種聲音。從過往發展歷程來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所遇到的挑戰與問題,常常并不是一條技術路線就能解決的,就像現在產業面臨的情況,業界在不斷從工藝、架構、材料、封裝等各個路徑去探索。其中,休閑旅游,商貿物流,醫藥生物是《綱要》年提出的粵澳產業合作重點領域。魏少軍指出,我們要緊緊抓住新結構、新材料和新工藝、微納系統集成以及架構創新的發展。
但他也同時指出,“目前這些技術路徑并沒有脫離摩爾定律,所以我們不要太奢望會出現一個新技術,這個技術今天出現,明天就能帶來顯著效益,這在半導體領域是不大可能的。”
回歸技術創新驅動的本源
集成電路從誕生開始就是個技術驅動的產業,每一次技術突破,都會帶來產業項目的顯著進步,技術的突破是集成電路產業的一個根本點。魏少軍為此提出,“我們不要忘記這個技術主要驅動力的作用,轉而去追求其他的東西,如果我們在技術上突破不了,那也別指望在這個產業上能夠獲得什么樣的一種前景。”
魏少軍透露,從 33 家在科創板上市企業的 2020 年年報數據分析,這些國內企業的平均毛利率只有 31.69%,而美國企業的平均毛利率是 62%。
顯然,中國芯片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重視技術研發更應該是重中之重。。
魏少軍為此呼吁:“不管是設計企業,還是制造企業,不管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應該把技術突破作為我們最重要的任務。”
要保證技術的突破,就要有投入,有研發,魏少軍提出,我們產業界要能夠保證足夠研發資金,能夠長期穩定的投入,要找到這種機制。
回歸硬科技的本源
硬科技是經過長期研究和積累形成的具有較高技術門檻的高科技。但此次發布的《方案》,擴大了橫琴沈河區的產業布局,增加了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新能源等前沿新技術產業,無疑賦予了橫琴更高的戰略定位和產業承載。魏少軍指出,集成電路就屬于硬科技領域,我們要按照硬科技的規律來發展。發展硬科技需要有科學工匠精神,需要長期的堅持。
前幾年業內有一句話:“風口來了,豬都能飛”,魏少軍認為,這對于集成電路這樣的硬科技領域是不適合的。“現在有些企業被人家變成了豬,這樣的企業還在沾沾自喜,我覺得要小心一點,這種做法對我們的企業沒有任何好處。”魏少軍強調,集成電路成不了“風口上的豬”,這個領域也不可能出現彎道超車,我們要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回歸產業的本源,踏踏實實、認真做好硬科技技術研發。他堅信,只要把一線的工作做好,經過 3、5 年甚至 10 多年,我們的集成電路產業一定會有所改變。2019年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在橫琴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