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險談判的理性下降顯著有利于創新藥產業回顧過去五輪創新藥醫保談判,降價是主旋律,市場和行業對創新藥的未來有些擔憂一方面,我們看到國內創新藥產業明顯崛起,每年有10—20個國內創新藥獲批上市另一方面,我們擔心政策的壓制會動搖行業的長期商業模式
事實上,從過去幾年的結果來看,醫保局的降價標準一直保持在比較合理的范圍內,首批協商品種的表觀平均降幅在40—60%的范圍內從進入醫保后的新藥銷售金額來看,除了部分專利過期的產品外,絕大多數創新藥都實現了以價換量,進入醫保后金額快速增長與隨意降價,打壓行業的認知相反,醫保局其實一直在鼓勵行業
廣泛博弈下,關注PD—1/L1單克隆抗體的下降PD—1/L1單克隆抗體作為全球最大的藥品品類和推動國內生物技術公司崛起的核心品種,其價格是各國醫保談判中最受市場關注的問題目前共有11款產品獲批上市,供需關系開始主導價格走勢伴隨著醫保談判的不斷進行,PD—1/L1單克隆抗體的長期價格趨于通用,但短期內仍處于搶占適應癥階段只要價格下降在合理范圍內,每種產品仍有顯著的增長空間
預計劣質品種:格局較好,有望長期生長還有一些國產新藥,其進口競品專利已經過期,仿制藥也陸續上市,但進入醫保后依然取得了突出的銷售業績,如:麗珠集團的依普利唑,恒瑞醫藥的阿里可西,新力泰的阿利斯泰爾等本次醫保談判有同類品種,有望實現差異化療效,單獨定價的持續銷售增長包括:尼氧氟沙星,多納非尼,環酚等
進口降價壓力較小國產新藥主要是進口替代品在國內沒有同類競爭產品的情況下,大多數時候降價壓力不大,醫保談判是有利的包括恩替尼,維迪西妥珠單抗和他扎匹普有些品種不僅有進口產品和國產產品之間的競爭,也有國產產品內部的競爭,包括第三代EGFR抑制劑,PARP抑制劑和BTK抑制劑一般這些產品的獲批數量在3—4個,所以競爭格局相對較好,降價壓力較小,需要關注降價是否超預期
高價藥品的支付能力關系到CAR—T治療的談判結果最近幾年來,生物技術突飛猛進,CAR—T,核酸藥物,基因治療,溶瘤病毒等新一代治療藥物相繼涌現,推動了創新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雖然已有10余種產品獲批,但這些新技術藥物的適應癥主要是罕見病,患者較少他們在歐美發達國家采用了高定價模式,年成本甚至達到100萬美元,取得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但國內醫保壓力較大,針對罕見病的高價藥品很難納入醫保目前,復星凱特的CAR—T療法定價為120萬元/人,成為國內制藥公司率先牽頭接受醫保談判的新技術藥物談判結果可能為未來新技術藥物在中國的商業價值定下基調,建議重點關注
投資:中外創新藥行業的營商環境存在巨大差異,國內創新藥存在諸多價格博弈,價格和份額是val中最大的不確定性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