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構筑生態屏障。
本報記者郭靖遠
植被茂盛,河流蜿蜒,雪域高原迎來了一年中最好的季節。
但伴隨著全球變暖,氣溫上升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青藏高原冰川凍土融化的消息總能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作為亞洲主要河流源頭的青藏高原,水固液結構的失衡和人類活動強度的增加也對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脅
前不久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指出,青藏高原無法置身于全球山地冰川之外,凍土退化明顯那么,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青藏高原正在經歷什么如何更好地保護其生態環境
變暖變濕的趨勢還在繼續。
今年是西藏阿里地區氣象臺臺長貢覺加布堅持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的第八年日前,阿里地區剛剛經歷了一場大雪,部分地區已經達到暴雪級別貢覺加布通宵工作作為一線氣象監測預報部門,天氣越極端,離職難度越大他和同事們通過各種手段及時準確地傳遞天氣監測預報信息,廣泛宣傳雪天注意事項和防雪保畜建議,幫助當地牧民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受全球變暖影響,今冬阿里比往年更熱,極端降水現象更加明顯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7月阿里區東茹鄉罕見的冰崩散落的冰塊比我高多了此后,阿里啟動冰川觀測站建設計劃,通過積累數據反映氣候變化的影響,以便提前討論部署防范措施
干旱和寒冷是青藏高原的共同印象可是,科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從未停止變暖變濕,年均氣溫增長率是同期全球的兩倍多最近幾年來,青藏高原極端高溫降水事件頻發,伴伴隨著冰川退縮,凍土融化等現象,氣象災害和次生衍生災害增多這里的氣候變化引起了科學家的廣泛關注
為什么原本高處不勝寒的青藏高原成為受氣候變暖影響最典型的地區之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周廣生表示,高緯度,高海拔地區更易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青藏高原作為地球世界屋脊,海拔最高,受全球變暖影響顯著
雖然不同研究人員,研究時段,研究站的數據不同,但研究結果都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年最高最低氣溫都在增加暖濕也促進了青藏高原主要植被環境的持續改善周廣生指出,監測評估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的影響,首先要了解青藏高原環境的背景多年來,高原年降水量基本增加,但地區差異較大
觀察網逐漸展開。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地球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周廣生認為,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環境,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天氣氣候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探索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的特點和趨勢,對宜居地球和保護亞洲水塔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目前我們對青藏高原的綜合觀測資料還很不足,高原各地的山地參差不齊,特別是一些溝壑區形成的凍土層,溫濕度變化較大,沒有觀測資料很難進行下一步工作分析和評估周廣生說,比如西藏自治區有1009個氣象觀測站,平均相當于每800平方公里只有一個站青藏高原不僅建站難,設備維護穩定和數據獲取也比較困難現有的氣象觀測技術和設備主要滿足基礎氣象服務,對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設備非常有限
受高原常規觀測站網絡稀疏,衛星產品不確定性等因素限制,許多與高原氣象研究相關的關鍵科技問題仍需解決2013年5月,中國氣象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共同推動建立青藏高原第三次大氣科學實驗,開展從陸面到平流層的三維野外綜合觀測,以及科學理論和技術研究時任科學實驗專家指導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秀吉表示,正是通過科學實驗,青藏高原現代觀測體系才真正提出,然后將數據和成果應用到數值模式預報中,提高預報水平
伴隨著更多的實驗和更詳細的數據,科學家們在描繪青藏高原的大氣圖景方面取得了許多原創性的成果伴隨著實驗的深入,人們對青藏高原大氣運動機制的認識不僅有所刷新,而且建立了高原中西部地面土壤觀測網和西部自動測深準業務系統,開發了高原測深,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和GPS水汽產品等質量控制技術數據產品的應用也提高了國家和省級相關天氣預報業務水平
像龔玨家埠這樣的預報員被釘在一線以前外面很荒涼,風吹灰塵,連路都看不到根據我這幾年監測的數據,阿里的大風天氣在逐年減少得益于植樹造林等生態保護和修復措施,青藏高原植被生態質量明顯改善龔加布表示,氣象部門也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積極開展抗旱,生態保護和森林滅火及人工增雨作業,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發展
氣象服務助力振興。
高原雪山也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在用氣象服務保護和發展青藏高原的實踐中得到充分印證
我們每天都能收到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提前安排好農活,在暴雨來臨前采取相應的防御措施,減少損失在西藏林芝縣梅多格村拉貢茶葉基地忙碌的村民貢桑卓瑪告訴記者,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種茶葉,采摘的茶葉直接賣給茶廠,每畝收入1萬元
在梅多格縣,世界屋脊的山谷也是如此。
是西藏氣候最溫和,雨量最充沛,生態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這里的種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初,2013年墨脫縣又將茶葉確立為當地農牧特色主導產業但汛期雨水增多,氣溫多變一直是困擾當地農戶的難題剛開始大家種茶的積極性不高,墨脫一到雨季就下個不停,都擔心收成會不好貢桑卓瑪說
結合本地特色產業和農作物種植需求,墨脫縣氣象局業務人員定期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調研,開展直通式為農氣象服務,為群眾提供更加精準的氣象信息,提醒做好病蟲害等防御工作如今,氣象部門已在全區農牧村開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精細化,特色化氣象服務,努力做到氣象災害早發現,早預報,早預警,發揮氣象服務的趨利避害,減災增收作用
獨特,復雜和多樣化的地貌也為青藏高原生態旅游開發提供了先天的優質綠色旅游資源但是去哪玩,玩什么又該如何抉擇呢最近幾年來,西藏自治區氣象部門積極開展生態氣候資源評估,挖掘好山好水好生態,推進中國天然氧吧建設2020年11月,林芝市魯朗景區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正是依靠2015年魯朗氣象站改建升級成為生態環境站,在對基本氣象要素監測的基礎上,新納入對空氣含氧量,負氧離子含量和PM2.5的監測,以此出具符合標準的評估報告,從而獲得好氣候身份認證
過去人們對西藏固有的印象就是高海拔缺氧,而‘天然氧吧’稱號成了景區打響招牌的一張‘金名片’魯朗國際旅游小鎮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凌源儷說,有了天然氧吧觀測數據支持,景區得以探索開發多項適應高原特殊環境的體育運動項目,如越野跑,水上皮劃艇等,游人參與熱情高漲未來還將推出更多特色林下資源產品,為旅游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挖掘更多氣象紅利
本報記者 郭靜原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