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務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9月2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展會期間,普華永道發布了業績報告—— 《新科技對人才結構和能力的顛覆洞察》
普華永道華北及北京地區管理合伙人周星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普及,必然會給各個行業帶來沖擊同時,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極大地推動了經濟,逐步對就業做出結構性調整,這意味著數字時代對崗位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提升從業人員的技能,以應對未來的缺口
報告以北京及部分城市為例,基于城市定位,運用技術手段和普華永道全球方法論,對相關重點行業員工未來能力需求進行建模和預測,并借鑒國際經驗,為政府,企業,教育機構和人才提出相關建議。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機構服務部主任肖金坤表示:報告基于關鍵職業能力需求和可替代性分析的機器學習模型,衡量人工智能和數字化對人才培養和發展帶來的挑戰模型的預測結果表明,伴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創新,各行業都處于深度轉型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產業形態和就業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很多崗位可能會被自動化所取代由于各自不同的專業發展特點,各行業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呈現出顯著差異
報告顯示,根據行業差異,風險集中度不同例如,"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中的高替代風險職業數量最多,而"批發和零售","社會,教育和個人服務"中的高替代風險職業數量最少報告認為,通過深入分析行業,發現替代風險背后的規律和未來轉型的要求,是城市和勞動者抓住機遇的關鍵
報告預測,到2037年,人工智能及相關技術提供的凈就業機會將相當于中國現有就業崗位的12%左右,絕對數字來看,凈增加就業崗位約9300萬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